咬文嚼字十大语文差错
1、咬文嚼字公布2022年十大语文差错如下:新冠 “新冠”的“冠”误读为guàn。“新冠”几乎每天都在各类媒体中出现,常有人将“冠”误读成guàn。“冠”是个多音字:读guān,名词,指帽子或形似帽子的东西;读guàn,动词,指戴帽子。
2、咬文嚼字公布的十大语文差错如下:“踔厉奋发”的“踔”误读为zhuō。2022年,“踔厉奋发”频频出现于文件报告、新闻媒体、宣传横幅中。“踔厉奋发”的“踔”常被误读为“zhuō”,正确的读法是chuō。“天和核心舱”误为“天河核心舱”。
3、今年的十大语文差错排在第一的是“两会”报道中的常见用词错误:“议案”“提案”混淆。“两会”召开期间,网络及部分传统媒体上常见政协委员提交议案、人大代表提交提案之类说法。这无疑是混淆了“议案”和“提案”两个不同的概念。根据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》,人大代表提出的是“议案”。
4、十大语文差错是有“语林啄木鸟”之称的《咬文嚼字》编辑部自2006年以来,都会在年底公布“年度十大语文差错”,纠正人们在当年常犯的“语文差错”,也从一个角度回顾当年的热点事件。
疫情席卷而来是什么意思
疫情在短时内迅速有力地掠过。席卷而来,谓语动词,表示在短时内迅速有力地掠过。疫情的意思是疫病的发生和蔓延。疫情席卷而来就是疫病的发生和蔓延在短时内迅速有力地掠过。
席卷指的是像席子一样卷起来,通常用来形容力量、风、浪等事物迅速而猛烈地蔓延或覆盖。例如:暴风雨席卷了整个城市。袭卷则指的是突然袭击并卷起,通常用来形容灾难、疾病等突然降临并迅速扩散。例如:疫情袭卷全球,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。
疫去安来的意思:疫情散去,平安归来。新冠病毒席卷而来,全国上下团结一致,齐力战“疫”,共克时艰,携手同心筑起一道坚固的疫情防线。
关于形容病毒肆虐的描写如下:疫情肆虐,硝烟弥漫,病毒如风席卷而来,攫取了太多的生命,抹去了太多的笑容。一切都变得陌生起来,无边的恐惧将心灵深处的温暖淹没,痛苦的呼喊无处不在。防护口置,安全隔离,抗疫队伍成立,各大医院满怀慈悲,勇敢地奋斗着,不畏艰险,用实际行动来抵抗病毒。
疫情暴发的暴是哪个暴?
“暴发”的“暴”只能理解为副词,“暴发”是状中结构;而“爆发”的“爆”还可理解为动词,“爆发”可作为连动结构。因此“火山爆发”是先爆裂后迸发,而“疫情爆发”也可类比为先突发再扩散,但是“疫情暴发”却根本没有连动的含义。
疫情爆发的“暴”是哪个“暴”?疫情搭配爆发,意指疫情突然且迅速地发生、扩散。在此,“爆发”的“爆”作为副词,表示疫情的突发性和猛烈性。而“爆发”的“爆”还可以作为动词,理解为火山或其他物体的突然破裂、迸发。在“疫情爆发”的语境中,取的是前者,强调疫情的突发性和严重性。
暴发多指具体事物或情况突然而猛烈地发生,如山洪暴发,强调的是势头的猛烈和难以预测;而爆发则多用于抽象事物,如力量、情绪等的突然发作或事变突然发生,如爆发战争或火山爆发,更多强调的是积蓄力量的瞬间释放。
因为疫情是指某种传染病在某一地区或某一人群中,短时间内突然发生、蔓延,且病例数量迅速增加的情况。这里的暴发准确地表达了疫情这种具体事件突发性、迅猛性和集中性的特点。例如,我们可以说某地区近日暴发了新冠疫情,这样的表述既准确又符合语言习惯。
当谈论疫情的突然出现时,通常使用“暴发”这个词。根据《现代汉语词典》的解释,暴发和爆发都表示突发性和猛烈性,两者在描述突如其来的事件时都可以运用,如传染病的突然扩散。然而,《现代汉语规范词典》指出,暴发一词更倾向于表示突发性,常用于描述像洪水这样的自然灾害或传染病的迅速蔓延。
本文来自作者[傲菱]投稿,不代表隆颜生物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ak.weixin987.cn/zheh/202504-13998.html
评论列表(4条)
我是隆颜生物的签约作者“傲菱”!
希望本篇文章《疫情是动词吗(什么疫情动词)》能对你有所帮助!
本站[隆颜生物]内容主要涵盖:国足,欧洲杯,世界杯,篮球,欧冠,亚冠,英超,足球,综合体育
本文概览:咬文嚼字十大语文差错 1、咬文嚼字公布2022年十大语文差错如下:新冠 “新冠”的“冠”误读为guàn。“新冠”几乎每天都在各类媒体中出...